知青馆里闪光的青春岁月

作者: 张瑾2016年09月02日散manbet随笔

走进位于长江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知青manbet化馆,眼前似乎又再现了当年青年男女在这片荒凉的新沙洲上,开启生命新旅程的场景。

知青大食堂、工具房、手工钩织的花边、刻着红心的梳妆匣、用过的纺车土布机、鱼篓淘箩……陈列在馆内的知青物件,都是前辈们在这里生活劳动的印迹。他们把农场当作接受锻炼和自我成长的广阔天地,积极参加农村的各项建设,成为了当时推动边远农村进步的新鲜血液。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知青manbet化馆是在原19工区知青集中点上建造的,四合院的建筑,从正面进去,中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壁画反映了当时知识青年在这里战天斗地的生活。东面的两栋两层小楼里分别展示了反映知青当年劳动及各项活动的资料照片,以及他们劳动之余读的书、生活用品、家书、取得的荣誉等物件。南面的几间茅草屋,是当年知青居住点的原貌,坐落在最西面的是一字排开的知青农具房、办公室、小卖店,知青食堂位于正中间,食堂墙壁上反映知青们精神风貌的标语尚在,字体依然鲜活明亮。食堂还兼有其它功能,它还是当年知青集中学习、开会、排练节目的精神家园。

夏秋时节的黄昏时刻,是知青颇为辉煌、潇洒的黄金时间。大家收了工,吃完饭,梳洗干净,开始享受那无与伦比的轻松愉快。“来一段?”你问。“来一段!”我答。这样的对答其实早已经成了知青们劳作之余最大的消遣了。“临行喝一碗酒”、“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整段成折地演唱《沙家浜》中“智斗”、演《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吼着嗓子演杨子荣的,勒着嗓子演阿庆嫂的,知青们是格外地投入、卖力,把一天的疲劳和愁苦在演唱里抛到了九霄云外。知青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细节。一些有manbet艺天赋的知识青年还自发组织成立了知青manbet艺宣传队,为丰富当地群众的业余manbet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知青馆里的资料照片,有反映知识青年在这方新天地里开始培育西瓜新品种的试验记录。因为有了他们的敢于尝试,才开了农场以后大面积种植西瓜的先河。他们在培育西瓜新品种的同时还在棉花地里搞起了科学种植,最典型的是苏州女知青韩海珍在棉花试验田里创下了当时每亩棉花皮棉超百斤的记录。来自城市的知青有的被选拔到农村的教育战线上,承担起教育农家子弟的重任,有的走上了救死扶伤的医疗岗位。许多女知青劳累了一天后,晚上还三五成群在一起做着手工,精心编织花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知青manbet化馆,是一段知青历史真实的再现。记录了知青在国家和人民最困难的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走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肩负起他们应该承担、能够承担的责任。他们无愧于时代的召唤与重托,完成了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后辈,走进这里,感受这段凤凰涅盘的历史,对自己人生难道不是很好的启迪教育?

相关manbet章

manbet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