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为年龄发愁

作者: 苏畅2017年04月17日来源: 云南网情感散manbet

生活中有这样有趣的现象,几个同样年龄的人碰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有人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有人却相反;甚至还有这样的怪事,有人年纪轻轻却萎靡不振老气横秋,有人过了耳顺之年甚至“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却依然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被人称之为“老青年”或“阳光男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要揭开这个谜底并不难。据医学家考证,人实际上有三种年龄,谓之“日历年龄”“生物年龄”和“心理年龄”。同龄人甚至不同年龄的人呈现出与实际年龄大相差异的形态,用三种年龄这把尺子一量就清楚了。

“日历年龄”,是指人的生命自诞生直至死亡实际上存在的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享年多少”或活了多少多少岁,准确地说就是人的寿命或“实际年龄”。

“生物年龄”,按照科学的说法,是指人的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自然演化情况和程度,也就是人的实际健康状况。按照通常情况,人从五十岁开始身体机能便开始出现衰老现象,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重,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抗拒。

人的“日历年龄”容易计算,一查出生年月便清楚了;但“生物年龄”听上去比较抽象,又该如何计算呢?其实这也不难,只要借助科学手段就可以了。医学研究成果表明,通过电子计算机引入人的视觉功能、听力、握力、肺活量、脊椎侧弯度、收缩期血压等变量,然后根据有关数据得出公式,再作相应分析,就能比较可靠地计算出人的“生物年龄”。虽然平时人们不会专门去做“生物年龄”计算,但通常意义上的体检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生物年龄”自然也就有所差异。

“心理年龄”,可理解为人的精神、心理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实际状况,“年轻”或者“老化”一般可从外形、神态和待人处世等方面来判断。有的人“日历年龄”刚逾不惑,“生物年龄”可能已接近五十,而“心理年龄”超过六七十岁甚或耄耋老翁也很难说。生活中不是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吗,年纪不大却处处摆老资格,对人冷漠,傲慢无理或者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好像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而另有一种人,已经是“爷爷”辈的年龄却时时春风满面笑口常开,学这玩那过得有滋有味,“越活越年轻”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人,年纪一大把却时时“老小老小”,争吃打闹,不近情理,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唯有近而远之,退避三舍,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异化”表现,世人应引以为戒。

一位哲人说过:“美丽的少年人是大自然偶然的创作,美丽的老人是艺术的杰作。”

不是吗?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金秋的旋律是那样昂扬铿锵,壮怀激烈。

飞将军李广“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魏武帝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共和国元帅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一代伟人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先哲巨擘心灵的咏叹,用不朽的生命抒写的辉煌,长留天地,警策万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经写道——

朋友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朋友,珍惜生命的金秋,让它像晚霞那样熊熊燃烧吧!

相关manbet章

manbet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