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快乐

作者: 董竹林2017年05月22日来源: 邢台日报原创散manbet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那时尽管贫穷,可孩子们却并没有缺少快乐,而且是自己亲手制造出的快乐。

不是吗?用一根随手捡到的枝,一头绑段结实些的布条或细麻绳,抽打起皮牛来会发出清脆的鞭响。皮牛(陀螺)也是自己制作,找一根手腕粗的树枝子,锯成一小段,去掉皮,将一头削成平面,另一头儿削成圆椎形,然后找一颗轴承里的铁珠子,放在煤火里烧红再趁热塞到椎尖里面就成了。还有在麦场上打翘儿,翘儿就是用三四指长拇指粗的树枝两头削尖制成,打翘板也是从家里随便找来一小块木板,做成凸字形。虽然简单,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绝不亚于如今高尔夫球场上的赛手。

除此之外,还有自制木头手枪、凿杏核、打石碗儿、跳方格等。还有女孩子们抓子儿(砸磨光滑的小石子)、踢毽。她们从母亲的针线筐里,找出几色花样的布块儿,裹了棒子粒缝合起来当毽子玩。围着街道旁的一块大石头,一棵老树,一个投“小偷”的游戏就可以让她们玩个天昏地黑……

当年曾经的各种玩法,纯属自个制造出的快乐。制造的起因是因为贫穷,而贫穷又在无意之间撞击到被它包裹着的一颗颗寻找、制造并享受快乐的灵机。这批经历过自己寻找并制造童年快乐的一代人,如今,已经在巨变的时代里成了社会的中坚,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也许长大后,在经济条件变好之后,这一代人面对自己的孩子,仿佛在心中淡漠了孩童时自己制造的玩趣,更多的是对穷苦日子太深的记忆。他们最担心的是怕自己的儿女们日后受穷,总希望给他们留下足够多的物质财富。

也许是时过境迁,也许是成长中的遗忘,当代人童年时的玩趣,如今几成绝版。而现在的孩子们,也早已远离了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年代。一代人的曾经,在他们儿孙心目中成了天方夜谭。他们的欢乐远离了土地,远离了自制的实体。网络这个无情的幽灵,将虚幻化作神奇。沉重的书包和大人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不曾实现的目标,过早地淹没了天性中的童趣。

经历有时又是可怕的,当一个人从贫穷步入富有的时候,他最愿意做的就是自己当年想得到而无法得到的东西,让自己的子孙最大限度地拥有。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那一颗经历过贫穷时代的心得到蕴藉和补偿。很多人是健忘的,记忆的筛网又往往漏下曾经快乐的因子。

我在想,今后的孩子们还会有自己制造的快乐的童年吗?父母在给予后一代物质财富的同时,能否营造一份让孩子们在成长历程中,多几分自己创造快乐的冲动和能动呢?

相关manbet章

manbet学百科